一本散發油墨芳香的《論語》,記載著幾千年前孔子生活中的經典語錄,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。在閑暇翻閱幾頁時,我常常在想,不僅是孔子一人的人生閱歷總結出了《論語》,也許在光影流轉的千年間,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收獲同樣的人生經驗,每個人都在與孔子對話,探討《論語》的共鳴之處。
朋友,是我平淡生活中的一種寶貴的調味品。這群與你我志同道合的人,會給你波瀾不驚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壯闊呢?孔子教育世人交友要慎重,要“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、友便佞,友善柔,友便辟”,與正直、信實、博學多聞的人做朋友,遠離那些虛假之人。朋友交往之間可以取長補短,學習別人的德善品行,改正自己的缺點,交好的朋友更像是讀一本好書,可以讓自己成長,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。
品性,是評判一個人最本質的標簽。小時候,長輩、老師都會教導我們謙遜做人,“溫、良、恭、謙、讓”是中國人最典型的性格體現。溫順,不是軟弱;謙讓,是忍讓,是謙遜,這是一種對人的禮節。有時,人在緊急慌亂或者惱怒的情況下往往最能體現出自己的本性,沉著冷靜地解決問題,不卑不亢地靜對嘲諷你的人,在不跨越底線的同時給別人最大的寬容和尊重,這才是領悟了這五字箴言的內涵。然而,這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有點難度,要防止自己的情緒作祟,控制好事態的良性發展。畢竟,誰還沒點驕傲和不羈的本性本真呢?
生活,本是充滿著許多的驚奇與妙不可言。孔子說:“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”人不應該只看到眼前的坦途和習慣舒適的狀態,更應該有長遠的打算,把目光看得深遠一點,預測一些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,給自己一個緩沖的時期,以便遇到變故時自己能沉著面對。古有皇帝居安思危才能守得太平盛世,而今你我要學會在生活中常備“憂患意識”,在貪圖安逸拿著工資大手大腳時,卻沒預料到將來你可能在應急時拿不出一分多余的錢。所以,為了更好的生活,長久的安逸,人還是要培養自己的“憂患意識”,有了“遠”的打算,人生才會越走越“遠”。(小瓶子)
- 上一篇:我的最好時光